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发展很快,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大规模节水灌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按照中央的部署,各地正在抓紧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规划设计。虽然水利部明确提出了原则与要求。但各地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尚有差异。由于这种全面规划不仅关系到灌区本身的发展,而且将对地区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使改造后的灌区既能满足节约用水的要求,又能保持农业持续发展,即最经济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和最有效地进行灌溉,规划设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不能用传统方法解决的新问题。结合部分参加规划设计报告评审的体会,对我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及要求谈几点认识。
一、灌区节水灌溉规划的基本任务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节水灌溉的含义甚广,如果仅把它理解为节水条件下的灌溉或节约灌溉用水,就无法理解中央要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要求了;灌溉水从水源到被作物吸收利用,要经过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水量无益损耗;换句话说,每个环节都存在节水潜力,凡能在这些环节中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措施,均属于节水灌溉的范畴。因此,节水灌溉规划不能只围绕工程进行。
在灌区节水灌溉规划设计中,在做好常规的调查、研究、工程规划、经济评价等工作的同时。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1、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型灌区一般都经过了几十年的运行,经验和教训都很多,各灌区应该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升华,并体现在新的规划、设计和今后的管理中。另一方面,无论是工程问题,还是管理问题,也无论是现实问题,还是潜在的问题,都应通过这次规划和灌区改造尽可能加以解决。
2、恰当定位,研究节水策略
依据灌区现状、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恰当定位本灌区的发展目标,分析节水潜力。研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的节水策略。由于每个灌区的条件不同,每个灌区的节水策略也应各有特点。
3、算清水账,优化配置资源
可供水量的分析一般可按传统理论进行,但满足高效用水要求的需水分析应按节水灌溉理论和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进行,并成为整个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要分析农业用水,也要分析工业、生活、发电、航运、环保、养殖等用水要求;不仅要分析高峰期用水量,也要分析用水过程,以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利用水资源。
4、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灌区节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既包括发展节水灌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既包括积极有利的影响,也包括消极不利的影响。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对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体现,主要应以此评价为基础。
二、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及其运用
1、强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
任何先进的节水设备,只有在合理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衬砌渠道若不按计划输、配水,其结果是减少了渗水、增加了弃水,要在田间推行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需要供水有保障;欲使渠系配水适时、适量,需要有较高的灌溉管理水平;要促使农民采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与技术,需要在灌溉水管理体制与机制上下功夫。因此,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
事实上,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不只是节水灌溉的需要,实践中早就有灌溉结合杀虫、施肥、耕作等的经验、其中,稻田泡田期边耕边泡的方法正是为了减少渗漏量。因此,各种节水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满足“高效”、“优质”的要求。发展节水灌溉需要投入,但资金的投入只是必要条件之一,不是充分条件:知识的投入、精力的投入也十分迫切。
2、强调节水技术措施的灵活运用
对于某一种或某一类节水技术措施,也只有灵活运用,才能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例如,在山丘区灌区,干渠防渗可能应优先于田间渠系防渗,但在南方平原地区,许多干渠为灌排两用,在地下水位很高时,干渠渗漏损失小;另一方面,干渠纵坡很缓,水头十分宝贵,干渠衬砌在技术上、经济上均不合理。在灌区内部,优先衬砌上游、还是优先衬砌下游,都需要进行论证:不同的作物品种,其灌水方法与技术不同;对于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地形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田间灌水技术也应不同。